发布日期:2024-10-06 浏览次数:
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科技小院给农村带来哪些变化?如何赋能农业发展?记者从近日在渝举行的科技小院赋能生态特色农业发展论坛了解到,截至目前,重庆已获批建立36个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实现全市主要涉农区县全覆盖。
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脱节、科技人员与农村农民脱节、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据介绍,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三农”发展。200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带领师生们进驻河北省曲周县白寨乡农家小院,“零距离”开展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群众亲切地称这个农家小院为“科技小院”,第一个科技小院由此诞生。
有别于过去以实验室研究为主的科研和研究生培养模式,科技小院让教师和研究生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开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据介绍,目前,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已达到1363个,覆盖全国280个市(州、盟),860个县(市、区)。141所院校参与共建科技小院,7000余名师生长期扎根乡村振兴一线开展科技志愿服务。
“从‘繁星点点’到‘遍地开花’,目前,多层次、多模式、广覆盖的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体系,呈现出‘星火燎原、山花烂漫’的良好发展局面。”论坛上,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副理事长张建华表示。
为什么科技小院深受欢迎?在张建华看来,这是因为科技小院实现了科协组织、依托单位、涉农高校、师生等多方共赢,成为推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比如,依托单位通过科技小院的建设运行,解决了自身技术难题,吸引了科技资源促进产业发展;高校老师有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科研基地,有利于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学生深入农业生产一线锻炼成长,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更好地成长成才。
据悉,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到“科技小院”一词,提出推广科技小院模式,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专家服务农业农村。科技小院将迎来更大发展。
记者了解到,2019年12月,重庆市科协启动了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筹建和试点工作。目前,共获批建立36个科技小院。科技小院投入运行以来,在院专家57人、研究生89人,累计开展田间试验示范项目80余个,示范面积近7000亩,辐射面积60余万亩。开展农技服务900余次,受益群众4万余人次。